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梁山便宜墓地/塔陵/海葬/坟地/陵园/本地全部价格一览表多少钱购买咨询
"梁山,在宋代称水泊梁山,是因为当时梁山在梁山泊内部西侧。由于地理环境变迁,梁山泊的遗迹到清代已经剩下东平湖(梁山县北的东平县境内)。
梁山泊及梁山所在位置,原为大野泽,又名巨野泽,在今巨野县东北,古时为济、濮二水汇集而成。大野泽的范围,《元和郡县志》记载:“大野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按此说,则现代地理上的梁山、东平、郓城、巨野、汶上、嘉祥、济宁一带都是大野泽波及之地。后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涌入,大野泽日益淤积,泽面北移安山(小安山)至鱼山一带。宋天禧三年(1019年),黄河洪水“注梁山泊”。以后梁山泊不断受黄河决口洪水的侵淤,逐渐缩小。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梁山泺水退地广,金人尝遣使安置屯田,民亦恣意种之……明年,命招复梁山泺流民,官给以田”(《淮系年表》)。元至元初年,梁山泊淤垫,残留部分以南旺湖之名出现,梁山附近地带已经在水面以外的西侧。
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夺大清河入海,汶水不能北注,滞蓄于安山湖旧址,汛期黄河水倒漾入湖,湖面日益增广。为防黄水南侵,当地民众从十里堡(属梁山县)至东平州城西解河口一线,借运河故道南堤(十里堡至大安山)和安解民埝(大安山至解河口旧临黄堤)修筑围堤,形成周围87公里的滞洪区,始称积水洼。因大部湖面在东平县境内,民国年间始有东平湖之称。 [5]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气候
梁山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气候温和;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冬夏长,春秋短,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适中等优点。影响县境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旱、涝、干热风、大风、寒潮、霜冻、冰雹及秋季低温、连阴雨等。 [6]
土壤
梁山山地以裸露岩石为主,土壤为是不是褐土类土壤。表层土壤多为石碴子土、轻壤或中壤,物理性状较差,且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干旱威胁大。褐土类计有褐土性土和褐土2个亚类。褐土性土亚类,俗称石碴子土,分布在海拔80米以上的荒山岭坡。土层浅薄,细粒较少,土层厚15~35厘米,土壤呈石灰反应,植树造林较少,植被多为耐旱性的杂草、灌木、柏树、刺槐等,覆盖率40~60%。此土类分为钙质岩类褐土1个土属,岭坡石碴子土1个土种。
褐土亚类,俗称壤质山红土、“立土”,分布在残丘下部的山脚处,多数在山北坡,可整修为梯田。以农业利用为主,也有部分果园,土层较深厚,表层土壤质地稍松,为淋溶层,心土较上层粘重,呈棱柱状结构。酸碱度7.4左右,土壤养分含量低。 [7]
植被
梁山残丘中上部有零星树木和杂草,乔木主要有侧柏、刺槐、榆树、臭椿;灌木有酸枣、荆条、野葡萄等。下部梯田以果树为主,有杏、柿、元枣、苹果、梨、石榴、核桃等;杂草有回针草、茅草、蒺藜、狗尾草等。 " 公墓:是专门用于安葬骨灰或者遗体的设施。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主要服务于特定区域或群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经营性公墓则面向更广泛的公众,以营利为目的。
遗体热线咨询/殡葬服务一条龙 /遗体转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