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丧葬一条龙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改邑梅为佛乡洞长官司。撤平茶承化军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石耶仍为顺德军民土知府。元末明玉珍据蜀,改邑梅佛乡洞长官司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土知府。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罢邑梅、石耶二土知府,并降为长官司,领于酉阳宣慰司,旋改隶重庆卫。撤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为平茶洞长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隶湖广思南宣慰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隶四川布政司。明成祖永乐初(1403年),改邑梅隶重庆卫,割石耶司地置地坝洞副长官司。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将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迁治酉阳上济里,旋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中国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割酉阳东南境石堤、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治所在今三合场乡),初隶黔彭厅,旋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并于石堤设立巡检署,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制。
民国元年(1912年),秀山县隶属川东道。民国2年(1913年),改石堤巡检署为分县。民国23年(1934年),于县境建黔东苏区,辖县境内清溪、龙凤、高秀、峻岭、钟灵、兰桥、九江、梅江、兴隆、雅江、平马、大板、永兴、里仁、保安、地坝、膏田、石堤等乡,并建立枷档河、坝芒、巴盘三个乡苏维埃政权。民国24年(1935年),秀山县隶属于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川康建设期成会提出以川、黔、湘、鄂4省边区48个县设置“青江省”,以秀山县城为省会,并完成了法定审批手续,后因内战而停止。民国38年(1949年)4月,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密电通知,为对付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和西南,以秀山县、酉阳县、黔江县、彭水县4县,建立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
1949年11月20日,建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秀山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南区川东行政公署涪陵专员公署。1950年1月23日,涪陵专区所辖之秀山、酉阳、黔江3县别置“川东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酉阳县城,秀山县随隶酉阳专署。1952年9月5日,撤销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复并入涪陵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秀山县亦改隶之。1952年,秀山县九江乡划归贵州省松桃县。
1983年4月4日,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未变,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中和镇,仍隶属涪陵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5月,置黔江地区,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
寿衣讲究穿单不穿双,一般有衬衣、短棉衣、罩衣、长袍马褂或长罩衫、衬裤、棉裤、罩裤等。寿衣的衣袖要长,须将双手完全盖住;女寿衣中至少有一件必须是红色的,另外,配有铺褥盖被、荷花枕头、绣花便鞋。男戴小帽、女苫巾帕。鞋和枕头均要绣花,枕头的形状除一般的方枕外,还有锁子枕、荷花枕。
制作棺材,讲究“铜帮铁盖豆腐底”,即棺盖最厚,棺底最薄。在棺材制作好以后,不能空放,要在棺材中装入粮食(实际是旧时存粮以备老人去世时发丧用),每年过春节还要在上面贴上祈寿对联。
男用枕头绣“寿”字,女用枕头绣“万”字,字周围再绣上花卉、蝴蝶等图案。男戴软帽,式样各异,如瓜皮小帽,旧时秀才戴方形软帽等;女则头包黑丝手帕。逝者为男,则“女铺男盖”即由女儿做褥子,儿子做被子;逝者为女,则“女盖男铺”即女儿做被子,儿子做褥子。
那只“跳井”的公鸡拿回家由它自生自亡,丧家不能宰吃。第三天到坟上杀鸡祭奠,称为“复山”。满三十天就解素食,不再戴孝帕,满三年举行脱孝服仪式。
棺木色彩讲究大红色,上绘“前蟒后鹤”、“五龙捧寿”、“仙子祝寿”、“二十四孝”等图案,棺内裱糊,且漆丹红。兰州民间曾有蟒蛇为报妇人的养育之恩而在其死后前往墓穴陪葬的传说,从那时起,人们便将仙蟒画在棺材头部,此习惯沿袭至今,表达民间对仙蟒以命报恩的崇拜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