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巫山县殡葬一条龙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边缘,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省巴东县,南接湖北省建始县,西抵重庆市奉节县,北依重庆市巫溪县和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截至2021年,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 [43] 2022年末,巫山县常住人口46.35万人,城镇化率为45.70%。 [45]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巫山站开始启用。 [22]
2022年,巫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3:29.9:5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912元。 [45]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改隶巴东郡。咸宁元年(275),改建平都尉为建平郡,仍治巫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郡,置巫山县,隶属信州。隋炀帝大业初年,隶属巴东郡。
唐朝,隶属夔州。自唐朝至明代,巫山县建制基本没有变化。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作准备,废省改道,以道统县,全川划为七道,巫山县隶属川东道(旋为东川道)。民国24年(1935年),蒋介石主持川政,设四川省政府,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巫山县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万县专员公署。 [23]
1949年12月17日,成立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
1950年,属四川省万县地区。 [24]
1952年,湖北省建始县铜鼓乡划归巫山县。
1993年,属四川省万县市巫山县。 [24]
1997年6月28日,巫山县划归重庆直辖市。
2020年11月29日,加入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 [2] [15]
2022年11月25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县文旅创意产业联盟”成立,巫山县加入联盟 [42] 。
行政区划编辑 播报
截至2021年,巫山县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
高唐街道
高唐街道,位于巫山县中部,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2011年成立。面积5.221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G42高速、S103公路穿境而过。
龙门街道
龙门街道,位于巫山县中部,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2011年成立。面积16.16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3个行政村。G42高速、S103公路穿境而过。
巫峡镇
巫峡镇,位于巫山县中部。面积172.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地。
双龙镇
双龙镇,位于巫山县中北部。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镇。面积141.9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巫(山)(巫)溪公路过境。大宁河纵贯镇境。景点有大宁河中的巴雾峡、滴翠峡和小小三峡。
大昌镇
做寿衣,年过六十的老人要在活着的时候提前做好寿衣,俗称“做老衣”。做寿衣要选闰年闰月里的吉日,由女儿制作,寓意老人多活几年。
盖老房(做棺材),棺材俗称“老房”。选做棺材的木料,俗称“材枋”,也称“枋”。其材质有“头柏,二杉,三松木”之说,因柏木棺材有防虫、防腐之功效,故为棺木中的上品。忌用柳、榆等杂木制作棺木。
寿衣多为五件套或七件套,质料多为轻薄柔软的丝麻织品,讲究内棉布、外丝绸,忌用缎子(谐音“断子”)面料,忌用斜纹布及黄、绿两色布料,特别忌用皮、毛质料。样式以中式大开襟为主,外罩棉袍,男以青黑色为主,女以红色为主,裤子是老式大裆裤,忌穿短裤和背心。
守灵,死者安放停当,灵床两边铺上麦草,子孙开始披麻戴孝,子女、儿媳、女婿、长孙戴全孝,然后跪坐在草铺上焚香燃纸,昼夜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