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丰都县丧葬一条龙
秦汉时期,属巴郡枳县。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分置平都县,是为丰都建县之始。
蜀汉后祖延熙十七年(254年),平都县并入临江县,隶属巴郡。
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自临江县分置丰都县,隶属临州。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隶属忠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隶属南宾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隶属忠州。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荆南节度使成汭与部将许存溯江略地,武泰军节度使王建肇弃黔州(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退保丰都,成汭部将赵武自黔州数攻丰都,王建肇不能守,降于王建。后唐明宗长兴初年(930),孟知祥部将朱偓攻打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武泰节度使杨汉宾弃黔南奔忠州,朱偓追至丰都,还取涪州。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废县,并入临江县。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复置丰都县,隶属忠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垫江县并入丰都。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建立大夏政权,垫江县分出。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丰都县并入涪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自涪州分出复置,改名酆都,隶属忠州。 [14]
清圣祖康熙十三年(1674年),酆都县为吴三桂军占领。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收复。雍正十二年(1734年),隶属忠州。嘉庆七年(1802年),隶川东道忠州。
民国元年(1912年),隶四川省忠州;民国2年(1913年),隶四川行政公署川东道;民国3年(1914年),隶四川巡按使公署东川道;民国17年(1928年),直隶四川省;民国24年(1935年),隶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隶西南区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1952年9月,隶四川省涪陵专区;1958年县名酆都改为丰都;1968年至1995年,丰都县隶四川省涪陵地区;1996年设立四川省地级涪陵市,丰都隶属涪陵市。
1997年12月,丰都县正式由重庆直辖市管辖。
2020年11月29日,加入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 [4]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丰都县辖2个街道、23个镇、5个乡。丰都县人民政府驻三合街道平都大道西段53号。 [25]
街道(2个)
(一)三合街道(滨江中路社区平都大道西段50号)
·滨江东路社区·滨江中路社区·滨江西路社区·平都东路社区·平都中路社区·平都西路社区·南天湖东路社区·南天湖中路社区
·南天湖西路社区·雪玉路社区·瓜草湾社区·峡南溪社区·丁庄社区·汇南社区·新
即将死者遗体由灵床移至棺材内,一般在午夜后进行,多由村上老年人亲殓。棺底要用铜钱或硬币摆“七星”(即北斗七星),铺上三道麻,再铺黄纸、褥子,最后将遗体轻轻放入棺内。遗体要摆放端正,平躺仰卧,四肢并拢,手足成一条直线,再把阴阳写的“符”放在身上,脸部盖手帕,身上撒避邪、祛毒、防蛀的名贵中草药和五谷粮食。子女们绕棺瞻仰遗体后,合上棺盖。瞻仰遗体时要肃静,切忌喧哗哭泣。出殡前由“人主”砸上棺材的“阴钉”。
出殡,出殡有早丧、晚丧两种。殓棺结束,一切就绪后,大家喝“起灵汤”(碎面条),时刻一到,执事人喊“起灵”,此时鞭炮齐鸣,由长子背灵柩材头,送葬人帮抬出门,同时将一只碗砸向棺木击碎,一孝子头顶烧纸盆倒退出大门,将盆内的纸灰抛撒在大门外。出了大门,将灵柩绑好抬杠和牵绳后,由八个强壮的小伙子抬起灵柩(另有若干人分组、随后准备随时替换),让灵柩从火堆上穿过,孝子们在前方拉纤绳,阴阳随后吹吹打打,小跑奔向墓地,一路不得停留。送葬路上,死者的长女婿或长孙举引魂幡和死者遗像跑在最前面,并有孝子中专人负责抛洒“路钱”。沿途所经人家都在路旁、家门点燃麦草,为亡者送行。鼓乐齐鸣,爆竹声声,甚是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