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城口县殡葬一条龙公司
截至2021年,城口县共有学校69所,其中幼儿园16所,义务教育学校48所(小学42所,初中6所),高中2所,职业教育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育机构拥有教职工数2863人。在校学生42221人,下降2.0%。在园幼儿6473人,下降6.3%。教育事业经费投入7.43亿元,下降6.6%。 [6]
科学技术
2021年,城口县专利申请受理82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9件。专利申请授权5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件。引进国家“三区”科技人才1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54名,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项。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440万元、种子基金210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23%。 [6]
文体事业
一级图书馆:城口县图书馆。 [12]二级馆:重庆市城口县文化馆。 [13]
截至2021年,城口县共有体育场馆1个,图书馆1个,宣传文化中心1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25个。文化事业投入经费889万元,比上年下降49.2%。电视综合覆盖率97.5%。有线电视入户率16.4%。 [6]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城口县共有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数1209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数720张。卫生机构人员1931人,卫生技术人员132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74人,注册护师、护士466人。 [6]
社会保障
2021年,城口县识别监测对象1877人,比上年增长46.3%,其中脱贫不稳定户705人,增长3.8%。边缘易致贫户695户,增长15.1%。突发严重困难户477人。制定7项产业扶持政策,发放小额信贷3008.4万元,脱贫户获贷率63.8%。创建县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0个、市级示范村3个。 [6]
2021年,城口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352人,领取失业救济金456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2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2021年,城口县劳动力资源总量11.50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女性4.84万人。全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3152人。
2021年,城口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0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0.5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4万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3万人,比上年下降22.1%。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15万人,下降20.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98万人,下降22.3%。农村特困人员0.19万人,下降9.4%。
2021年,城口县发放低保金额6980.6万元,比2020年下降6.7%。其中城镇1130.6万元,下降9.6%。农村5850万元,下降6.0%。 [6]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方言
城口方言属于四川方言,城口县与重庆、成都和北京一样同处于北方方言区,故听、讲普通话并不困难。城口方言部分与湖南、湖北方言相同或相近,因为城口县部分居民的祖先由“湖广填四川”而来。城口县地域辽阔,民少土著,五方杂处,县境内发音也不尽相同,边境有部分邻县土音。在东安厚
棺柩下放个盆,盆中有一个装菜油的碗,用棉线条点亮,称“长明灯”。神龛中部斜贴一张白绵纸,再用绵纸做一串“望山钱”吊在竹竿上竖立于大门外,“望山钱”的纸张数以死者的享年为准。从入殓那天起,孝子们在棺柩前吃素食,用席子在棺柩前铺床休息。
“整三破五”,富有人家,请阴阳做道场三天,加上头一天阴阳书写榜文、设置神龛和第五天送殡,共五天时间。正日子那天每人一碗烩菜,至少放三片肉,俗称“三片子”。做道场的第三天晚上要放河灯,孝子们人手一灯(即在碗边贴上红纸做的莲花瓣,碗内点燃蜡烛),在阴阳的诵经声中,依次将碗放入河水中,任其漂流,直到蜡尽灯灭。
“大殓”是在棺木内依次铺木炭屑、草纸、白棉纸和纸枕头,将尸体放入棺里,把银饰品和几粒大米、几片茶叶放入死者嘴中,腋窝里也放银饰品,再将女儿和媳妇敬孝的红布红绸及白布盖在尸体上,脸上放一张有眼睛、鼻子、嘴巴的白棉纸,表示死者来世不会眼瞎、不是哑巴。然后盖棺用白绵纸条密封。棺木在堂屋摆放分头部朝神位,足底朝大门和顺房梁横放两种方式,女婿在灵柩头部下放一碗半生半熟的米饭,称“枕头饭”
“大三元”,大富之家,则做道场五天,加上前一天准备和最后一天送殡共七天。其中诵经五天,设宴五天,每天为八碟八碗的重八宴;也做道场、放河灯。大三元要阴阳和尚齐全,祭奠程序繁杂,耗财费时,既显丧仪隆重,更显其家豪富。
用干净水将死者身体擦净,为其穿上新衣裤和鞋袜,戴上新帽或新帕,衣上不能有纽扣,以线系好。抬到堂屋中间为其洗脸。是男性的剃去头发,是女性的梳理发丝,由死者的子女用装有酒的瓶子敬酒表示敬孝,把死者放在用苦竹条铺好的中堂地上,盖上红布红绸和白布,等待吉时入棺,这个做法称为“小殓”。
三天或出殡前一天的灵堂前,由女儿、女婿敬献上羯羊,孝子们跪在羊的周围,
旧时有“人主不发话、亡人不脱化”的说法。说话时,要请村上德高望重的人作陪。“人主”先评说死者功德,再论子女在死者生前是否孝顺。孝顺者,当众褒奖,可披红挂彩;反之则当众训斥。对死者有虐待行为者,则用丧棒抽打,甚而让其跪地,头顶烧纸盆,以示惩处。此时,不论“人主”如何挑剔责难,孝子们都不敢有丝毫的不恭和不敬。说娘家话,实则是一场孝敬和赡养父母的现场教育评审大会。
老人病逝,其家人要在第一时间鸣放鞭炮,随后安排人到亲属家报丧,闻者赶来与主人料理后事,左邻右舍帮助砍柴担水,做饭菜接待前来吊唁死者的亲朋好友。报丧后,主人家请摩公主持丧事,披麻戴孝的子女男穿白土布长孝衣,女穿短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