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江津区殡仪馆服务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在北纬28度28分-29度28分、东经105度49分-106度38分之间,地处重庆西南部,东邻重庆市九龙坡区和巴南区、南靠贵州省习水县,西接四川省合江县,北连重庆市永川区、璧山区。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幅员面积3218平方公里。 [12]
地形地貌
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跨盆东平行岭谷、盆南丘陵、盆周山地三个地貌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地形南高北低,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南部紧靠贵州以山区为主。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全区最高海拔1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 [12]
气候
江津区属北半球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阴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8.4℃,年平均日照时数114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01.2毫米。年平均风速0.8米/秒,最多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蒸发量为805.5毫米。年雷暴日数37天。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低温阴雨、冰雹、大风、寒潮、雷暴。
水文
江津区境内河流主要属长江水系,河流有长江、綦江河、笋溪河、塘河、璧南河、临江河等。 [12]
人口民族编辑 播报
人口
2018年,江津区户籍人口1492652人,其中城镇人口72.2万人。
2018年,江津区户籍人口中,男性为764328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为728324人,占总人口的48.8%。
2018年,江津区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为249048人,占总人口的16.7%;18-34岁的人口为292880人,占总人口的19.6%;35-59岁的人口为587286人,占总人口的39.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3438人,占总人口的24.3%;百岁以上核实健在的162人。 [1]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36.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3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16%,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4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5万人,乡村人口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8万人,出生率为5.4‰;死亡人口1.4万人,死亡率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12.1:100。百岁老人182人。 [4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津区常住人口135.96万人。 [37]
民族
2017年,江津区户籍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95481人,占总人口的99.56%;少数民族人口6621人,占总人口的0.44%。 [13]
在“做客”的次日清晨上山安葬死者。出殡前在棺柩上盖一床红毛毡,毛毡上放一只大公鸡,摩公发丧出殡, 由一位拿长火把的人上前引路,拿“望山钱”者走第二,边走边丢的纸钱称“买路钱”,放鞭炮者走第三
盘丧,是指族中男子和邻居到灵堂陪伴孝子守灵。盘丧的时间是从停丧的头一晚直到葬礼结束。这期间,除去女人,族中人人都可去盘丧。主家热情欢迎,诚挚招待,备有夜饭、茶点等,盘丧的人只在灵堂内活动,下棋、打牌、玩麻将,陪伴孝子消磨时间,化解悲伤。
出殡前请摩公在棺柩前唱古祭歌,孝子女们下跪细听。摩公唱多长时间,孝子女就要跪多长时间,中途不能起身离去。
修茔,俗称“打墓”,死者瞑目之日,即要请阴阳踏勘墓地,同时请人着手打墓。打墓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体力活,既要赶时间,又要保质量。为了保证死者按时入土,有时要风雨不辍、挑灯夜战,必须要在出殡之前把墓修好。其间,打墓者的饭食,由女婿或孝子送去,送饭者一路不能言语,默默将饭食盛进碗里便跪在一旁,等到打墓者吃完,方能起身离去;饭食若有剩余,就送给附近的放牧人或过路人吃掉,否则就泼掉,不能再带回家;回去的路上也不能说话。
丧家给吊唁者发一张白土布孝帕。死者是高龄老人的,吊唁的人饭后随手拿一个碗回家,意思是能沾上宏福寿运。做客当晚,亡者亲属跟随摩公和唢呐队拄着丧棒躬身绕棺,吊孝的亲朋好友也如此,后在村寨边或河边举行度亡仪式,焚烧死者生前用过的部分衣物。
祭奠是丧礼最重要的内容,祭奠仪式繁琐复杂、庄严肃穆。祭奠仪式的主持人叫“斋爷”,由当地有威望、有经验的文化人充当,其职能是撰写祭文和主持祭奠仪式。因此,其地位显要,待遇特殊,祭奠前阴阳要亲去迎接,往要由专人接送和伺候。“斋爷”住的房子,要贴上红对联,以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