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合川区高端殡葬一条龙哪家比较好
合川酱油
“合川牌”酱油创始于光绪年间,最初由合川人戴大成在外孝义街开办大成酱园作坊,生产“口茉酱油”。接着江北人邹甫臣在北门外三步梯,开设民利权酱园作坊,生产“珍品酱油”。民国21年,民利权的珍品酱油,在四川省物展会上荣获优质酱油银质奖章和奖状。解放后,1956年3家私营酱国厂合并成立合川市公私合营酱园厂。1982年在永川地区同行业评比中荣获优质酱油称号。1985年1月在重庆市同行业评比中荣获重庆优质食品称号。同年4月,在全国酱油评比中以97.5最高分名列前茅,荣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 [17]
合川米粉
用猪肉、鸡肉、羊肉、羊杂、牛肉等做臊子的米粉,是合川人早餐的主选饮食。
鸡肉抄手
鸡肉抄手起源于合川,已有80年的历史,鸡肉抄手因其馅心细嫩、汤汁鲜美、面皮洁白、软而不绒、油而不腻。重庆市政府1999年命名为“重庆名特风味小吃”,2001年被国内贸易局授予“鸡肉抄手中国名点”称号,在第三、四、五届中国美食节中均获得“名小吃”称号。
合川桃片
合川桃片为中国传统名特产,距今已有150年历史。主要原料为糯米、白糖、桃仁加工、炖烂、切片、包装等1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特点为粉质细润,绵软,片薄,撕开似“乔牌”卷裹不烂,色洁白,味香甜,突出浓郁的桃仁。椒盐桃片色泽微黄,酥脆,有甜、咸、麻味。
合川肉片
以地名为菜名的“合川肉片”系合川地方菜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合川肉片”呈橘红色,甜酸带辣,外脆里嫩,很有四川风味,渐渐地成为合川以至四川菜系中的风味菜肴,并在全国广泛流传,颇有影响。合川肉片色呈金黄,外酥内嫩,麻辣适中,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出差旅游,招待贵宾,馈赠亲友的名特精品,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著名人物编辑 播报
李颙(114-182),字德印,东汉益州太守。
闾邱均,合川人(一说成都人),唐高宗(650—683)时进士,官至太常博士。以诗书文章著称,与陈子昂、杜审言齐名。
李阳冰,字少温,合州(一说赵郡人)人,李白的族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将作监。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
张武,合州石镜县(今合川)人,五代前蜀名将,官至镇江军节度使、侍中、峡路讨伐使。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上疏弹劾万安、刘吉、尹直三大内阁首辅。天启初年(1621),追谥“忠介”。
胡世赏,字存蓼,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李芳述(?-1708年),字赞之,清朝名将,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官至贵州提督、太子少保、镇远将军,卒赠太子少傅,谥号“壮敏”。
荣誉称号编辑
主人请摩公或道士做三至七天的道场法事,以超度死者。大祭前一天,房主将祭文挂在大门外一侧。大祭那天称“做客”。
祭奠时灵堂前必须扎起彩门,“斋爷”站于彩门之下,长袍马褂,仪容威严,声音洪亮。仪式开始,由披红挂彩的青年学子宣读祭文,过去的祭文是一篇四六句式的骈文,内容如同今天的悼词,总结死者的一生,赞美其德行,肯定其贡献,告慰死者,激励生者。整个过程,庄重严肃,充分展现丧尽其礼、祭尽其诚的祭奠原则。
打鼓送殡,家境贫寒者,当天“发引”,当天送葬,只用一两个吹鼓手吹打送葬。
“桥榜大字”,家境略贫者,祭奠的当天,只请三个阴阳念《对灵经》,晚上在阴阳的诵经声中举行亡人渡桥仪式,第二天乐师吹打送殡,并举办丧宴一日,凡参加祭奠者每人一碗烩菜,以表谢意。
“小三元”,一般家庭祭奠三日,头一天晚上由阴阳诵经,举行亡人渡桥仪式和招亡仪式,第二天举行简单的祭奠活动,晚上举行阴阳打坐诵经和送亡仪式,第三天送殡。
棺柩下放个盆,盆中有一个装菜油的碗,用棉线条点亮,称“长明灯”。神龛中部斜贴一张白绵纸,再用绵纸做一串“望山钱”吊在竹竿上竖立于大门外,“望山钱”的纸张数以死者的享年为准。从入殓那天起,孝子们在棺柩前吃素食,用席子在棺柩前铺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