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黔江区丧葬一条龙价格
黔江区土地资源受成土母质(岩性)和气候的影响,包括沙、粘、瘦、薄等种类,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共分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52个土种。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50%,砾石、沙土3583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9%,粘土面积148753亩,占20.3%,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3.27%。
2012年,黔江区土地总面积239185.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9716.94公顷,园地面积2289.36公顷,林地面积138571.44公顷,草地面积6744.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616.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64.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421.53公顷,其它土地面积15359.84公顷。
矿产资源
黔江区探明有矿产地11处、10个矿种,矿(化)点14处。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主要有铜、铁、硫、煤、磷、铝、锌、汞、石膏、高岭土、冰解石、莹石、重晶石、明矾、石灰石、石英石、矿岩等矿藏。其中,铝土矿(D+E级)储量为1148.9万吨;铅锌矿储量为70万吨;原煤储量为3288.9万吨;莹石储量40多万吨,石灰石储量1亿吨以上。全区共有18对煤矿井,全区设计能力为51万吨/年,全区实际生产能力为19.8万吨/年。此外,砂岩、方解石、粘土、锑矿等矿产资源也丰富。 [7]
生物资源
植物
黔江区属渝东南湿润森林植被区,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植物种类多,垂直分布明显。乔木主要有苏铁、银杏、中华杜鹃、鄂西红豆树等42科、81属、146种。草本植物有巴茅、野苕藤等200余种。其中,中华纹母、拱桐、岩柏、银杏、红豆杉、铁坚杉、黄杉、三尖杉、水杉、柳杉、薄皮马尾松、厚朴、白花泡桐等是国家珍稀植物。食用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其中粮食作物品种226个。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油菜、花生、蚕桑、麻等。水果品种共21属、12科、89种。药用植物包括中草药、兽医药、农用药等,有野生、家种中药材672个品种。
动物
黔江区野生动物有4类、23目、69科、147种。哺乳类有刺猬、四川短尾鼯等100余种;鸟类有水葫芦、小杜鹃等100余种;爬行类有乌龟、鳖、黑眉锦蛇等;两栖类有大鲵、大蟾蜍、林蛙等。其中,黑金丝猴、毛冠鹿、红腹角雉、鸳鸯、大鲵、猕猴、黔江灰金丝猴、穿山甲、大灵猫、林麝、云豹、红腹锦鸡等属国家保护动物。
水能资源
黔江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其中阿蓬江为10多万千瓦,可开发量为近10万千瓦。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83立方米,人平4066立方米,亩平2.6立方米。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均属长江水系乌江支系。 [7]
人口民族编辑 播报
人口
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区常住人口为48728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5012人相比,增加42269人,增长9.50%,年平均增长率为0.91%。
全区共有家庭户170310户,集体户6133户,家庭户人口为457711人,集体户人口为2957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10人。
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2650人,占29.27%;土家族人口268544人,占55.11%;苗族人口73999人,占15.19%;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88人,占0.4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3810人,增长20.04%;土家族人口增加12298人,增长4.80%;苗族人口增加4446人,增长6.39%;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715人,增长459.79%。 [28]
民族
黔江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苗族是两大主体少数民族此外,还居散着回族、蒙古族、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东乡族、黎族、佤族、撒拉族、高山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普米族、水族、畲族等24个少数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黔江区常住人口445000,其中,汉族118840人、土家族256246人、苗族69553人、其他少数民族37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3%。2012年,变更少数民族成份229例。
政治编辑 播报
区委领导
区委书记:徐江 [25]
在“做客”的次日清晨上山安葬死者。出殡前在棺柩上盖一床红毛毡,毛毡上放一只大公鸡,摩公发丧出殡, 由一位拿长火把的人上前引路,拿“望山钱”者走第二,边走边丢的纸钱称“买路钱”,放鞭炮者走第三
盘丧,是指族中男子和邻居到灵堂陪伴孝子守灵。盘丧的时间是从停丧的头一晚直到葬礼结束。这期间,除去女人,族中人人都可去盘丧。主家热情欢迎,诚挚招待,备有夜饭、茶点等,盘丧的人只在灵堂内活动,下棋、打牌、玩麻将,陪伴孝子消磨时间,化解悲伤。
出殡前请摩公在棺柩前唱古祭歌,孝子女们下跪细听。摩公唱多长时间,孝子女就要跪多长时间,中途不能起身离去。
修茔,俗称“打墓”,死者瞑目之日,即要请阴阳踏勘墓地,同时请人着手打墓。打墓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体力活,既要赶时间,又要保质量。为了保证死者按时入土,有时要风雨不辍、挑灯夜战,必须要在出殡之前把墓修好。其间,打墓者的饭食,由女婿或孝子送去,送饭者一路不能言语,默默将饭食盛进碗里便跪在一旁,等到打墓者吃完,方能起身离去;饭食若有剩余,就送给附近的放牧人或过路人吃掉,否则就泼掉,不能再带回家;回去的路上也不能说话。
丧家给吊唁者发一张白土布孝帕。死者是高龄老人的,吊唁的人饭后随手拿一个碗回家,意思是能沾上宏福寿运。做客当晚,亡者亲属跟随摩公和唢呐队拄着丧棒躬身绕棺,吊孝的亲朋好友也如此,后在村寨边或河边举行度亡仪式,焚烧死者生前用过的部分衣物。
祭奠是丧礼最重要的内容,祭奠仪式繁琐复杂、庄严肃穆。祭奠仪式的主持人叫“斋爷”,由当地有威望、有经验的文化人充当,其职能是撰写祭文和主持祭奠仪式。因此,其地位显要,待遇特殊,祭奠前阴阳要亲去迎接,往要由专人接送和伺候。“斋爷”住的房子,要贴上红对联,以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