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渝北区丧葬一条龙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区境属巴郡江州县,
春秋、战国、秦、汉无变化。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区境东部归枳县,西部仍属江州县。南齐永明五年(487年),区境属垫江县。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并入巴县。
隋代,属渝州巴郡巴县。
唐朝,属山南西道渝州南平郡巴县。
宋代初,为渝州所属,后改渝州为恭州,隶属于属夔州路(川峡四路之一,治今奉节)。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
元代,属四川行省重庆路,
明代,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巴县江北镇江北镇。
清初,仍为巴县江北镇,乾隆十九年(1754年),析巴县江北镇建置江北厅,史称“江巴分治”,属重庆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将巴县义里、礼里和仁里的上六甲划归江北厅,隶属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江北厅设江北县。隶属东川道。
1949年11月30日,江北县解放,相继隶属于川东行署区璧山专区、四川省江津专区、重庆市、永川地区。
1976年,永川地区江北县划归四川省重庆市。
1994年,撤销江北县,设立渝北区。 [1]
1997年,重庆直辖,渝北隶属不变。
吊丧,吊唁时间从丧礼的当天(正日子)早上开始,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亲房当家、左邻右舍等闻讯前来吊唁、焚纸,吊唁者的奠仪礼为现钞、祭羊、盘纸、纸幡、挽幛等,现在多为花圈。
来宾前来吊唁,大门口要有专人迎接,一边热情招呼,一边向里喊“看客”,院内一人接着喊“压纸”,孝眷们要举哀相迎;来宾来到灵堂前点香、化纸、跪拜,男客自己点香,女客可由孝子代点,孝子要一一陪来宾叩首施礼。
孝子们走在棺柩前,抬棺和拿花圈、祭幛的人随后,与死者生辰相同的亲人不能送葬。孝女们快到墓地时,把香插在地上就返回。摩公在墓穴内撒一把米,用朱砂、雄黄粉在地上画一个八卦,放公鸡进穴跳井,然后烧纸钱、把“望山钱”放于穴内,时辰到就抬棺入土,孝子先捧一把泥土放棺盖上,把密封的酒瓶放在棺柩脚部,众亲友抬石头砌坟外围,内填泥土,墓碑另外择期而立。
停丧,死者弥留之际,子女要及时给死者修剪指甲,梳理鬓发,擦洗后穿上寿衣,寿衣、铺盖讲究里外全新。死者一咽气,赶紧掐死一只公鸡,接着将死者停放在堂屋上首的一块门板上(停尸不能动哭声,烧纸才动哭声。),用黄纸盖住脸面,用红线扎住双脚(三天“送亡”时解开绑脚红线,让灵魂出走),为了黄泉路上安全顺利,还要在死者的双袖口内装上死面方饼、纸钱、一双筷子,称“打狗饼”、“买路钱”,最后,再杀一只鸡,收拾干净供在灵桌上。
如果是“人主”到来,则要抬上酒桌到路口迎接,孝子们手拄丧棒,号哭举哀。“人主”接过执事人斟上的酒,将酒洒在地上,然后在执事人的引导下,进入灵堂点香化纸跪拜,孝子们则举哀尾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