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綦江区高端殡葬一条龙哪家比较好
医疗卫生
2022年,綦江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血液透析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3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88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530张。卫生机构实有在职人员6201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660人,注册护士251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3‰,孕产妇死亡率0,新生儿死亡率为1.6‰,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9.2‰。 [1]
社会保障
2022年,綦江区各类就业培训6543人。城镇新增就业20418人,登记失业人员9357人,登记失业人员本年就业5626人。 [1]
2022年,綦江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6078个、参保70.11万人。其中在职参保47.22万人(城镇职工14.70万人、城乡居民30.84万人、机关事业1.68万人);退休22.89万人(城镇职工11.45万人、城乡居民10.46万人、机关事业0.98万人)。养老保险征收25.46亿元(城镇职工18.99亿元、城乡居民1.20亿元、机关事业5.27亿元)。养老保险支出40.27亿元(城镇职工31.61亿元、城乡居民2.14亿元、机关事业6.52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6.90万个,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户数(参保单位户数)为0.40万户,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户数(参保家庭户数)为26.50万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05万人;应征收医疗保险金9.81亿元;实际征收医疗保险金9.81亿元;发放医疗保险金12.12亿元。
失业保险参保单位3363个、参保7.27万人,征收失业保险金340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5193万元,惠及9389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3905个、参保14.76万人,完成征收5409万元,发放工伤保险金9227万元。
2022年,綦江区6825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226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支出12425万元,比上年增长3.1%。特困供养人员6816人,特困供养资金支出8242.7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717元/月和581元/月,比上年分别增长12.7%和12.8%。社会福利收养单位33个,床位数3819张,收养人数1237人。 [1]
历史文化编辑 播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吹打(金桥吹打)
吹打(金桥吹打),重庆市万盛区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金桥吹打,产生于宋元时期,已有700多年历史。形成喜庆类、生产生活类、丧事类、民间传说等类别,花灯、大曲牌、朝牌、宫堂等曲牌,音正节稳、音质纯洁、不含混拖拉,音域宽、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强。 [22]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吹打(金桥吹打)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
唢呐艺术(永城吹打)
唢呐艺术(永城吹打),流传于重庆市綦江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永城吹打,以业余演奏为主,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根据民间曲调编排演奏曲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技艺高,力度厚,音量大,粗犷泼辣,气势豪迈,颇具民间音乐的时代感。 [21]
2008年6月7日,唢呐艺术(永城吹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Ⅱ-37。 [26]
方言
綦江方言,隶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其境内有汉、苗、彝、回、满、壮、白、藏、侗等3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均通行汉语。以城区古南、文龙街道方言为代表,綦江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而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最明显。其声韵调系统如下(方括号内为国际音标)。 [3]
风景名胜编辑 播报
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
棺木色彩讲究大红色,上绘“前蟒后鹤”、“五龙捧寿”、“仙子祝寿”、“二十四孝”等图案,棺内裱糊,且漆丹红。兰州民间曾有蟒蛇为报妇人的养育之恩而在其死后前往墓穴陪葬的传说,从那时起,人们便将仙蟒画在棺材头部,此习惯沿袭至今,表达民间对仙蟒以命报恩的崇拜和纪念。
灵前摆放供桌,供献“倒头”饭(一碗黄米饭,插一双筷)、一副“盘”(即10个枣鼻馒头)、燃灯、香炉、供酒、茶、糕点、果品之类,烧纸盆放置在供桌前,供吊唁者焚纸。
整个丧礼期间,由“大东”(总管)全权安排,子女们不再插手,专心一意当孝子。孝子身着孝服,纽扣不整,麻绳束腰,靸拉鞋子,手持丧棒,不梳洗打扮,低头躬身,只在灵堂前烧香化纸,迎来送往。灵前不能离开人,也不能让猫、狗动物近前。男孝子在屋内,女孝子在屋外台阶上,均坐草铺,一切事务均由请来的大东负责安排。
其间,还要请阴阳先生择定送殡、下葬的日子和时辰,派人前往亲戚朋友家报丧,对死者的“人主”(女性的娘家人、男性的舅家人),必须由孝子登门叩请。同时,请风水先生勘定墓穴,并请人打墓。
吊丧,吊唁时间从丧礼的当天(正日子)早上开始,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亲房当家、左邻右舍等闻讯前来吊唁、焚纸,吊唁者的奠仪礼为现钞、祭羊、盘纸、纸幡、挽幛等,现在多为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