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大渡口区丧葬一条龙价格
气候特征
大渡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7℃,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常年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河流水系
大渡口区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公里(除长江外)有三条,分别为跳蹬河、桃花溪和伏牛溪。长江干流绕区境而过,境内流程32公里;跳蹬河发源于九龙坡区华岩镇,经跳蹬镇从小南海汇入长江,境内流程25.8公里;伏牛溪发源于八桥镇公民村,汇入长江,长6.2公里;桃花溪发源于石桥镇,经城区直接汇入长江,长32.0公里。 [5]
自然资源编辑 播报
土地资源
大渡口区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土、石灰岩土等5个土类,7个亚类,24年土属,79个土种,148个变种。其中紫色土比重最大,占总面积的51%,水稻土土壤面积占32%。 [5]
矿产资源
大渡口区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石灰石、白云石、泥岩、砂岩、河沙等。其中,石灰石主要分布于中梁山背斜低山地带,白云石主产于雷口坡组地层。 [5]
水能资源
大渡口区水能资源主要是地表径流和过境水资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390万立方;过境水资源量达2805亿立方。
地热资源
大渡口区在观音岩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形成的岩溶槽谷,汇聚大气降水向地层深处,随地热增温及化学热等因素使地下水水温增高。地热储量构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热储量层位,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及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的碳酸盐岩地层构成,厚500米。二是热储盖层,以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碎屑石层及侏罗系红色岩层一泥岩夹砂岩地层共同组成,厚大于1000米。三是热储层下部隔水岩层,主要以三叠统飞仙关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成,厚大于500米。 [5]
人口民族编辑 播报
人口
2017 年末,大渡口区有户籍人口为 26.4 万人,比2016年增加 2609人,其中:男性 13.0 万人,女性 13.4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3166人,出生率为 12.0‰;死亡人口 4925 人,死亡率为 1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6.7‰。常住人口35.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4.58 万人,城镇化率 97.41%,比2016年提高 0.09 个百分点。 [6]
2021年末户籍人口28.63万人,比上年增加0.76万人,其中:男性13.95万人,女性1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026人,出生率为7.08‰;死亡人口1401 人,死亡率为4.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12‰。全年迁入人口 2.37万人,迁出人口 1.67万人。全区年末常住人口42.42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7.7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20]
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9.14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其中:男性14.18万人,女性14.9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13人,出生率为6.62‰;死亡人口1635人,死亡率为5.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全年迁入人口1.14万人,迁出人口0.66万人。全区常住人口43.56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7.8%,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2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渡口区常住人口421904人。 [14]
民族
棺木色彩讲究大红色,上绘“前蟒后鹤”、“五龙捧寿”、“仙子祝寿”、“二十四孝”等图案,棺内裱糊,且漆丹红。兰州民间曾有蟒蛇为报妇人的养育之恩而在其死后前往墓穴陪葬的传说,从那时起,人们便将仙蟒画在棺材头部,此习惯沿袭至今,表达民间对仙蟒以命报恩的崇拜和纪念。
灵前摆放供桌,供献“倒头”饭(一碗黄米饭,插一双筷)、一副“盘”(即10个枣鼻馒头)、燃灯、香炉、供酒、茶、糕点、果品之类,烧纸盆放置在供桌前,供吊唁者焚纸。
整个丧礼期间,由“大东”(总管)全权安排,子女们不再插手,专心一意当孝子。孝子身着孝服,纽扣不整,麻绳束腰,靸拉鞋子,手持丧棒,不梳洗打扮,低头躬身,只在灵堂前烧香化纸,迎来送往。灵前不能离开人,也不能让猫、狗动物近前。男孝子在屋内,女孝子在屋外台阶上,均坐草铺,一切事务均由请来的大东负责安排。
其间,还要请阴阳先生择定送殡、下葬的日子和时辰,派人前往亲戚朋友家报丧,对死者的“人主”(女性的娘家人、男性的舅家人),必须由孝子登门叩请。同时,请风水先生勘定墓穴,并请人打墓。
吊丧,吊唁时间从丧礼的当天(正日子)早上开始,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亲房当家、左邻右舍等闻讯前来吊唁、焚纸,吊唁者的奠仪礼为现钞、祭羊、盘纸、纸幡、挽幛等,现在多为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