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垦利火化场/殡葬服务中心火葬场/丧葬公司
火葬也是古老而普遍的丧葬方式之一。在我国已有大约4000——5000年的历史,在甘肃临洮出 土的陶器中发现有骨灰,说明火葬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火葬最早见之于先秦 时期的文献,《墨子》、《列子》、《荀子》中都有记述。如《荀子》“大略篇”说:氐羌的俘虏,不担忧其被捆绑系累,而担忧死后不被焚烧。当时,火葬是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习俗。 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僧人和信徒都实行火葬,逐渐影响到全国。唐、五代、宋、元时期, 民间火葬比较普遍,尤其风行于江南各省。
三、天 葬
这是西藏及临近地区十分盛行的一种葬法。大约始于十世纪,藏人死后,一般用牛驮到天葬场, 将尸体仰面平放,由喇嘛念经超度,燃烧树枝使灵魂随轻烟升天,同时引来苍鹰和乌鸦,喇嘛 用刀在死者身上划开皮肉,然后由天葬师将尸体分解,以尸肉饲喂苍鹰和乌鸦,待苍鹰和乌鸦 吃完尸肉,又将死者的骨架和颅骨打碎,拌上血水糌耙,让苍鹰和乌鸦把尸首吃得一点不剩最 好,证明死者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果不曾吃完,则说明死者罪孽深重,将堕入地狱。 天葬时喇嘛不停地念经,家人跪在一旁,向天祷告,祈求亡人灵魂升天。甘肃地区的天葬,略 有不同,死者的尸体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由亲人把尸体的衣服脱去,喇嘛念经后即离去,过几天再来看,如果尸体已经被苍鹰和乌鸦吃光,就证明死者已经升天,然后就地堆石垒坟。
四、水 葬
靠近江河湖海的地区还流行一种水葬法。四川大渡河沿岸的汉人对患麻风病而死的人,实行水葬。藏族对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将尸体驮至江边,先由喇嘛念经敲鼓,超度亡灵。然后把尸体投入江中水葬。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有实行水葬的。水葬有全尸与分尸之别,有的把尸体捆成一团,装入木盆等物中抛入大江,有的把尸体碎裂,扔到江里。
五、风葬
藏族、东北、内蒙古等地流行的一种风葬法。藏人的葬法是将尸体焚化,再有亲人带到高山顶 上顺风扬撒。藏人认为,骨灰被风刮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转世之地。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的葬法是将尸体装入柞木钻成的棺材或用兽皮裹尸,放在野外并架在树上任其风干,然后再捡骨埋葬。
六、崖 葬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包括悬棺葬和崖洞葬。人们将棺材放在凿出的 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将棺材放入天然岩洞之中,岩壁上雕刻各种图案,铭文等等。我国目前已发现有殷商、战国、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时期的悬棺。以四川地区为多,蜀地人以为死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故以崖葬为高尚。北方人和汉人有少数地区使用崖葬。比如,汉代中山靖王与山东曲阜鲁王的墓葬方式就是崖葬,众多的崖穴是由人工开凿而成,规模宏大,俨然地下宫殿。
人死为大,一切的家族恩怨都可以随着亡人的离去而得到缓解。丧礼结束后,主家都要请帮忙的人吃顿饭,以示答谢。人们来参加丧礼,可以尽情地表露想法、宣泄感情,丧礼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场合。丧家要毫无遗漏地请到乡邻,准备好酒菜以表示对前来吊唁和帮忙人的答谢,这时一般没有人会拒绝,在这样的氛围中,反而更有利于人们的交流。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不仅思想得到了交流,感情也得到了巩固。下葬之时,前来填土的一定是整个村庄的代表。在过去,死人是整个村庄的集体事件,每家每户都会派人前来帮忙,丧礼活动是家族人际关系的再延伸。参加亡者丧礼的人,除了家族成员、邻里之间以外,如果还有慕名前来参加丧礼的,就会让家族成员感到无比荣耀,这既能证明家族的地位,也表明家族拓宽了人际关系。
三、丧葬礼仪起到了调整家族关系、凝聚家人力量的作用。
当家中的长者去世,家族内部曾经井然有序的关系必然混乱,尤其在一些传统的大家族。此时不仅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悲伤,整个家族或许因为顶梁柱的轰然倒塌而树倒糊孙散。“一个人突然散手离去,不再回来,不仅带来人们情感上的悲痛,给活着的家族成员造成精神压力,也使家人变的茫然、沮丧、不知所措。但是活人的生活还得继续,家族成员就要选择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带领大家继续向前。在丧葬活动上,与亡者相关的事情都交由他来处理,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利转移,使家族有了新的主心骨,让家族的荣耀可以继续得到传承。报丧之时,首先得到这个噩耗的,必然是死者最亲近之人,抑或这个家族的内部成员,这种简单的报丧形式,是基于共同的血缘和彼此的亲属关系,能够团结家族内部的成员。有人说,一次追悼会不仅是对亡者的追思,更重要的是能把这个集团的人团结起来。报丧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血缘或家族关系,增强了氏族或家族内部的团结,增强了人们彼此之间的凝聚力,显示了族人的集体力量,同时还能起到教育本族成员、强化亲缘观念的作用。
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的葬礼不断强化了血缘部族的关系;而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选择留在城市,对于农村的亲戚,大多已经不认识。因而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家族的认同,正在显示出中断的趋势。一旦人们共同的祖先崇拜不能有效延续,彼此之间便很难有身份认同。唯有在丧礼上共同面对祖先的灵位时,才能强化活着的子孙后辈对家族身份的认同。
上海殡葬服务/武汉殡葬服务 /广州殡葬服务 /杭州殡葬服务 /长沙殡葬服务